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上半年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26 14:55 浏览:

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投资促进提升年暨营商环境优化年“双年行动”部署要求,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登记注册标准化便利化改革,有效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实有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发展态势整体向好。

一、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总体情况

(一)期末实有市场主体

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8995户,同比增长6.37%;注册资本总额3706.00亿元,同比增长17.79%。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再创新高。

(二)期末实有市场主体类型构成

1.企业共计34283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1.56%,同比增长9.97%;注册资金3327.64亿元,同比增长20.86%其中,国有、集体企业4890户,占主体总量的3.08%,同比增长5.18%;私营企业29292户,占主体总量的18.42%,同比增长10.84%。外商投资企业101户,占主体总量0.06%,同比增长3.06%。

2.个体工商户117663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74.00%,同比增长5.92%;注册资金134.98亿元,同比下降6.19%。

3.农民专业合作社704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4.43%,同比下降2.31%,注册资金243.38亿元,同比下降2.28%。

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注册资本累计情况

(三)期末实有市场主体产业构成

截至6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中,第一产业17352户,占比10.91%,同比增长5.70%;第二产业11837户,占比7.44%,同比增长7.63%;第三产业129806,占比81.64%,同比增长6.35%。

各类市场主体产业分布

(四)各类市场主体产业、行业分布

截至6月底,全市市场主体行业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75461户,占比47.46%;住宿和餐饮业21741户,占比13.67%;农、林、牧、渔业17352户,占比10.9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200户,占比8.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402户,占比4.66%。

各类市场主体产业、行业分布情况表

(五)各县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从市场主体区域总量看,居首位的仍是巴州区45307户,占总量的28.50%;居第二位的是平昌县31021户,占总量的19.51%,第三位是南江县27321户,占总量的17.18%。从市场主体密度看,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是598户,市场主体密度相对较小。

2023年上半年各县区市场主体累计情况

(六)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情况

截至6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771户,同比增长6.47%;新增注册资本229.96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市三类市场主体的新登记情况如下:

1.企业:新登记3239户,同比增长20.95%,新增注册资金216.30亿元,同比增长12.03%。其中,内资企业(非私营)511户,同比增长156.78%,注册资金73.94亿元,同比增长141.63%;私营企业2725户,同比增长10.37%;注册资金141.33亿元,同比下降11.66%。外商投资企业3户,同比下降70%,注册资金1.04亿元,同比下降58.40%。

2.个体工商户:新登记8468户,同比增长2.51%,新增资金总额11.76亿元,同比下降61.78%。

3.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登记64户,同比下降45.30%;新增出资总额1.89亿元,同比下降44.74%。

2023年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新登记情况

(七)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注销登记情况

截至6月底,全市共注销各类市场主体5919户,同比下降7.04%。其中企业1228户,个体工商户456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0户。

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注销情况统计表

二、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创业活力持续激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期限为举措,分类推进24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目前,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8995户,同比增长6.37%;注册资本总额3706.00亿元,同比增长17.79%。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强劲。全市现有市场主体中,第一产业17352户,占10.91%,以种植业为主导;第二产业11837户,占7.44%;第三产业129806户,占81.64%,以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从产业发展速度来看,第三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市市场主体的投资重点和热点。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市经济稳健发展、促进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市场主体类型持续优化,企业活力迸发凸显。上半年,新登记的11771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数为8468户,占比71.94%,同比增长2.51%;企业数量为3239户,占比27.52%,同比增长20.95%。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大、抗风险能力强、政策普惠程度深的优势凸显,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四)市场主体退出明显减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共注销各类市场主体5919户,其中企业1228户、个体工商户456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0户。注销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注销总户数明显减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实现“量质齐升”,推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